教学实践返回

陪伴孩子,与孩子共同成长2014年12月15日   作者:王华



    每位家长心中都有一个对孩子的培养目标,你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?你希望孩子具有哪些品质?你认为孩子身上的那些品质是最重要的?你希望孩子以一种什么样的方式生活?你希望孩子度过怎样的人生?

    我们对孩子的期望是:

    有独立思想,有爱的能力,勇于承担责任,敢于面对困难,会解决问题,做一个心智成熟的人。


1、真正爱你的孩子

真正的爱,不是单纯的给予,还包括适当的拒绝、及时的赞美、得体的批评、恰当的争论、必要的鼓励、温柔的安慰、有效的敦促。不合理的给予以及破坏性的滋养,都有一个共同特征:给予者以"爱"做幌子,只是想满足自己的需要,却从不把对方心智的成熟当一回事。爱是自我完善,也是帮助他人完善。我们不能把对孩子的爱,混同于对宠物的爱。真正的爱的滋养,远比一般意义的抚养复杂得多。哺育心智成熟的过程,与出自生物本能的引导不同。确实有家长不懂得如何去爱孩子,他们"爱"的只是"宠物"。

   有些建议与家长们分享:

   (1)有理性、不溺爱、不盲目,让孩子承担责任、承受挫折也是爱

   (2) 尊重(心灵平等,不居高临下,不强势。)

   (3)足够的耐心(始终如一,陪伴着;做倾听者,做朋友。不因自身情绪和环境变化。)

   (4) 信任(信任孩子的能力、孩子的话、孩子的判断、孩子的朋友;给孩子一定空间包括身体距离和心理距离;给孩子一定的自由,给孩子 一定自主安排时间的机会。随着孩子慢慢长大,家长要学会退让和示弱。)

   (5)倾听(倾听是影响、引导孩子的前提,尤其是听到与家长不同的观点时,要理性、要包容孩子,站在孩子的角度想,给孩子说话的机会,不急于教育)


2、爱最重要的体现形式是关注,倾听是表达关注的具体表现

我们爱一个人,一定会关注对方,进而帮助对方成长。体现关注,最常见、最重要的方式,就是"倾听"。我们大部分时间都在听别人说话,可多数人却不懂得如何倾听。要倾听孩子说话。真正的倾听,不论时间多么短暂,都需要付出相当大的努力。首先,它需要倾听者做到全神贯注。你不可能一边"倾听"别人说话,一边去忙活别的事情。父母应该把别的事放到一边,真正把倾听的时间用于孩子,而且它也必须是属于孩子的时间。不愿把别的事放到一边,包括你不佳的情绪或别的念头等等,就意味着你不愿真正倾听。

首先,愿意这样做,证明你能够给孩子足够的尊重。你给孩子的尊重,孩子就会感受到你的爱,进而感到自己是有价值的。充分地尊重孩子,才能让他们懂得自尊自爱。

其次,孩子感受到的尊重越多,他们有价值的表达也就越多。

第三,真正倾听孩子的人都会承认:从孩子的嘴里,往往能说出最伟大的智慧。你会意识到,你的孩子极可能是个独特而出色的人。意识到孩子的特别之处,就会更加愿意倾听他们的话语,对他们的了解也就更多。

第四,孩子感受到你的尊重,他们就会觉得,你把他们看成是出色的人,他们也就更加愿意听你的话,并给予你同样的尊重。

第五,如果你了解孩子,教育得当,孩子就渴望从你那里学到更多。他们学到的愈多,就愈有可能成为出色的人。父母和孩子都可以从爱的互惠中,感受到成长和进步的力量。价值创造价值,爱诞生爱,父母与孩子在爱的默契配合中,就像是跳起双人芭蕾舞,在舞台上共同旋转,而且动作流畅、敏捷。

不论年龄有多大,孩子都需要父母的关注和倾听。子女需要倾听,这一点永远不会过时。用心倾听,是一种爱的行为。

   有些建议与大家分享:

   各种关注(包括用心倾听)都有一个共同特征:必须在孩子身上花足够多的时间。父母与孩子相处得越久,给予的关注越多,就越能了解孩子的真实状况:孩子如何面对挫折和失败、如何对待家庭作业、如何读书和学习、他们喜欢什么、不喜欢什么、他们什么时候勇敢、什么时候害怕、这些都是不可或缺的信息。经常和孩子共同活动,父母可以教给孩子更多的生活技巧,帮助他们培养自尊自爱的品质。


3、尊重孩子独立的人格

爱的重要特征之一,在于爱与被爱者都不是对方的附属品。付出真爱的人,应该永远把爱的对象视为独立的个体,永远尊重对方的独立和成长。很多为人父母者,都会对子女的独特性视而不见,甚至把子女当成自我的延伸。我们的孩子不过是遗传基因的复制品,而是跟父母、祖父母,以及跟任何祖先不同的崭新的生命。有的父母不尊重孩子独立的人格,子女就像他们昂贵的衣服、漂亮的首饰、修剪齐整的草坪、擦拭一新的汽车,而后者代表著他们的社会地位和生活水平。父母的这种自恋情结,看上去没什么大不了,但其实有著惊人的破坏力。

   有些建议与家长们分享:

   (1)尊重孩子的选择(专业选择,出国留学)、给他/她空间(与异性交往)、允许孩子犯错、不以分数作为评判孩子的标准,理解、不埋怨、不指责,不惩罚失败。

   (2)出现问题时,鼓励孩子、信任孩子,做孩子坚强的后盾。

   (3)心态平和,不攀比(如报班、成绩等),不拿别人孩子的优点和自己孩子的缺点比较。

   (4)眼光放长远,注重综合素质的提升,与孩子一起共同设计未来。

   (5)给孩子自主安排学习时间的机会。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。


4、培养孩子学会“自律”

从心理学角度讲,所谓自律,是以积极而主动的态度,去解决人生痛苦的原则。通过自律,我们就知道在面对问题时,如何以坚毅、果敢的态度面对,从学习与成长中获得益处。培养自律,要学会“推迟满足感”。推迟满足感,意味着不贪图暂时的安逸,重新设置人生快乐与痛苦的次序:先面对问题并感受痛苦;而后解决问题并享受更大的快乐。

孩子正确对待家庭作业,是实践"推迟满足感"的最佳手段。孩子放学后,无须父母催促,首先做完功课,再去看电视。到了青春期,他们处理类似问题,应该形成一种习惯或常态。不少青春期的孩子,却缺少这种健康的常态。有的孩子长到十五六岁,仍旧缺乏"先吃苦,后享受"的意识,而是恰好将次序颠倒过来,他们很容易成为"问题学生"。他们的智商与别人相比毫不逊色,但不肯用功学习,导致成绩远远落在别人后面。他们说话和做事,全凭一时冲动。他们不愿思考,缺乏耐心,这很容易危及他们的社会生活。在这方面,家庭教育起着相当大的作用。

   有些建议与家长们分享:

   (1)生活方面:不吃零食、不挑衣服、进商店不乱要东西,原则不因大人心情改变。

   (2)学业方面:帮助孩子学会规划时间,做事坚持、写完作业再玩,不看电视,培养看书习惯,一起面对学习上的困难(数学、英语)。

   (3)品行方面:谦让、礼貌、帮父母做家务、帮助别人,一起解决面临的问题。

   谈一些我个人的体会:

   1、不要害怕孩子遇到问题和困难,家长不能代替孩子成长。人生就是一个面对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。问题能启发我们的智慧,激发我们的勇气;为解决问题而付出努力,能使我们思想和心智不断成熟。


   2、让孩子学会自律是需要一定时间。不把精力用在孩子身上,与孩子相处的时间少得可怜,就无法深人了解其需要,就不知道他们在自律方面,还需要哪些帮助。我们不能以工作忙、没时间管孩子为借口忽视孩子,等到问题出现时又把满腔怨气发泄出来。严厉的体罚教训孩子,本质上不是教育,而是发泄怨气和不满。


   3、要让孩子学会自律,父母必须以身作则。积极的生活态度,认真的工作态度。这些心灵的财富,来自父母表里如一的爱,来自父母持之以恒的照顾,这是父母送给子女最好的礼物。假如这些礼物无法从父母那里获得,孩子也有可能从其他渠道得到。


所以说,父母的爱,决定了家庭教育质量的优劣。


最后以诗人纪伯伦的一首描述教育的诗作为结尾:

  你的儿女,其实不是你的儿女。

  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。

  他们借助你来到这世界,却非因你而来,

  他们在你身旁,却并不属于你。

  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,却不是你的想法,

  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。

  你可以庇护的是他们的身体,却不是他们的灵魂,

  因为他们的灵魂属于明天,属于你做梦也无法到达的明天。

  你可以拼尽全力,变得像他们一样,

  却不要让他们变得和你一样,

  因为生命不会后退,也不在过去停留。

  你是弓,儿女是从你那里射出的箭。

  弓箭手望著未来之路上的箭靶,

  他用尽力气将你拉开,使他的箭射得又快又远。

  怀著快乐的心情,在弓箭手的手中弯曲吧,

    因为他爱一路飞翔的箭,也爱无比稳定的弓。



校园新闻

招生报名

学校微信公众号

©2014 All Right Reserved. 北京市朝阳区人朝分实验学校 版权所有 京ICP备14044042号